“我凭什么,我累死了。”这句话是王潮歌曾在接受采访时说的,她认为作为女人,要兼顾众多角色:既要美丽又要贤惠,既要做慈爱的母亲又要承担社会对女性的多重要求。这一切,她都不理解,凭什么女人就得背负如此多的责任和期望?
虽然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,王潮歌的思想却一直不受时代束缚。她的个性如同悬崖上的花朵,不随波逐流,也不在意外界的眼光。这种独立的思想,恰好促成了她和徐东的爱情。
在成为爱人之前,王潮歌和徐东是师生关系。那时的她,个性强烈,经常翘课,徐东为此头疼不已,不少次找她谈话,两人对彼此的印象并不好。就像小说中的情节一样,他们的关系是从“不打不相识”开始的,最初的反感,随着不断的接触慢慢转变成了相互欣赏。
徐东最先被王潮歌的才华吸引,她对镜头的运用,对光影变化的敏锐触觉,都让他不得不刮目相看。渐渐地,他对她的关注也变得更多,而这些关注中夹杂着的关心,也在王潮歌心中激起了涟漪。尽管王潮歌天不怕地不怕,但徐东始终不希望她卷入舆论漩涡,所以直到她毕业后,才敢公开表露自己的情感,而王潮歌也接受了他的爱。
离开学校后,王潮歌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,徐东尽管有些不满,却选择默默支持她。徐东认为,像王潮歌这样的人,绝不应该被任何事物束缚住,只有在舞台上,她的才华和抱负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。
几年后,两人到了结婚的年纪,王潮歌已40岁,按传统观念算是“老姑娘”,但她对婚姻并没有太多向往。因为她深知,作为女性,婚姻往往带来了太多的束缚,她不希望自己像其他女人一样,只能过上相夫教子的日子。徐东对此给了她很大的安慰,他承诺,不会成为她的枷锁,婚后她依旧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。如果有必要为家庭做牺牲,他愿意是自己。
在徐东的包容和支持下,王潮歌迈入了婚姻,然而生活似乎并未改变,她依然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,徐东也时常无法见到她。8年后,王潮歌终于生下了两人的孩子,而她已48岁,成为高龄产妇。然而,王潮歌依旧没有停下工作的脚步,甚至不等月子做完,就又迅速回到了职场,丝毫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压力。
相比现在的职场女强人,王潮歌简直就是个“职场狂人”。但徐东始终尊重她,给她充分的自由,让她可以无后顾之忧地追求自己的艺术创作。王潮歌能够毫无负担地投入工作,家里一切都由徐东打理得井井有条,饭菜热乎,家务事也都一丝不苟。尽管如此,王潮歌的压力依旧很大,她对艺术有着近乎苛刻的标准,这也是她能得到张艺谋高度评价的原因之一。
为了缓解压力,王潮歌时常去购物,家里满是衣柜,每个衣柜都堆满了衣服,其中许多她从未穿过。这些衣服对她来说,就像是她艺术创作的奖章,每一件衣服背后,都是一次艺术的尝试和突破。她乐于与大家分享这些衣物背后的故事,也因此,和工作伙伴樊跃的接触时间往往比和徐东还多。
樊跃与王潮歌配合默契,携手带来了一些视听盛宴,但也因此引发了不少误会,外界纷纷猜测两人是否有了不正当关系。在这些谣言满天飞的时刻,王潮歌感到头疼,但她从不在意外界的眼光。幸运的是,徐东从未怀疑她,始终给予她最大的信任。正是这种信任,让王潮歌能够无忧无虑地去支持徐东的自驾游爱好,尽管她自己并不理解,一个人开着破车,孤单地行驶在路上究竟有何乐趣,但她没有阻止他,毕竟,正如当初他没有阻挡她的追梦之路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王潮歌的控诉其实并没有愤怒,也没有责怪,反而充满了理解和信任。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,诠释了婚姻和爱情的真谛:不束缚、不责备、没有过多的要求,只有包容、尊重与支持。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元素,王潮歌和徐东的婚姻才能如此和谐美满,夫妻俩携手走过风风雨雨,或许,这才是最美的爱情与婚姻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