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土先生客家“黄酒”更是走上了广东卫视的《DV现场》,以客家娘酒的身份亮相。为什么黄酒又叫“娘酒”?
因为一开始,黄酒是客家女子 坐月子期间补身体喝的酒,
再后来,黄酒是客家人的“热情好客”的印记,族人们婚嫁喜庆、亲友相聚,就会端上自家的黄酒,暖胃养人。
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很多地方都产黄酒,但只有客家黄酒,有“娘酒”的别称。
黄酒的好处,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早已盖章认证:
“诸酒醇不同,唯米酒(古代指黄酒)入药用。”
在广东,客家人就特喜欢用黄酒来浸泡、烧煮。有一道热菜就是用黄酒做的,“黄酒煮鸡”,鸡肉浸透了黄酒的香甜,
吃了可补气血,同时也是男女老少皆宜的美味佳肴。
客家人酿制的黄酒,在当地已有上千年历史,在客家基本每家每户都会自己酿制黄酒。每逢节日作礼相送。
甘甜醇厚的客家黄酒,在客家代表着新生、团圆、温暖。
闻之醇香扑鼻,尝之甘甜醇厚,是女孩子的暖心知己!
相比北方黄酒、绍兴黄酒,客家黄酒的口感更香甜醇厚,这么地道的黄酒,外面一般很少见到。
为了把地道黄酒传承下去,知名黄酒品牌土先生决心“守住烟火,做好黄酒”。
好的黄酒讲究四样——米、水、酒曲、工艺。
米,采用梅州蕉岭当季新产籼糯,颗粒饱满,米香清纯;
水,岩层深处的合水之泉,水温终年18度,洁净清列;
酒曲,来自上百年祖传,纯植物发酵,有独特酒香。
加上拥有30多年经验的酿酒师傅师娘,全线手工制作,酿酒的至关核心工艺-暗火熏炙。
将经过十几道工序制成的酒液压榨滤析,封入陶坛。再用稻杆和谷壳将酒瓮间塞得严严实实。
熏炙8-10小时,将酒液保持在将沸腾又不沸腾的状态,让酒体更醇厚丰富,能贮藏多年不变质。
火炙,是客家黄酒的酿造方式,即用稻秆谷壳暗火煮酒。
经过火炙,酒体更醇厚,还能祛除酒的湿气,贮藏多年不变质,时间越长越香醇。
这种客家黄酒的酿造方式,已经成为“非遗工艺”。但也因为工序复杂、成本高,如今市面上真经过“火炙”的客家黄酒已是凤毛麟角!
这种黄酒储存在陶罐,经过新年窖藏,从几乎透明转变成金黄色、琥珀色,然后年份越久,颜色就越深,味道越醇厚。
“土先生火炙黄酒”,就是这样的。坚持古方制作,不添加焦糖素,香甜醇厚。
无论是冬日暖身驱寒,还是亲戚送礼、朋友应酬聚会,没有什么是一瓶黄酒解决不了的。
香甜绵长的酒香飘溢,连空气里就弥漫着醉意!
黄酒,与啤酒、红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,但黄酒只有中国才有。
古人说的“青梅煮酒论英雄”,用的就是黄酒。黄酒也是很多人记忆里家乡的味道。
而螃蟹与黄酒就是绝配,黄酒活血暖胃,跟黄酒的碰撞下,螃蟹的寒性都荡然无存了,口感甘醇去腥解腻,还能烘托出一味湖鲜的清甜。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说过,黄酒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感受到的味觉体验。
不过黄酒并非只有那几样材料就酿成了的,除了核心的火炙非遗工艺外,还需进入十多道漫长复杂的工序。
浸米,10-12小时。
然后蒸饭、摊饭、拌曲、落缸、接酒……
发酵,24-48小时,再存放40-60天。
然后,才能进入核心的“火炙”工序。
将酒液一直保持在将沸腾又不沸腾的状态。
恰到好处的火候,只有熟练的老酿酒师,才能全凭经验和技术hold住!
等到酒体浴火重生,从米白色转化为金黄色。
再次封坛,至少储存上一年…… 这酒才叫酿成了。
这酒首先扑鼻而来的,是糯米的香甜。
看看酒液,暗黄清亮。
尝一口,有酒香,但不辣喉;丰厚甘醇,又不发腻。
等一股暖意从喉咙流到胃里,唇齿还有余香呢。
再多喝两口,全身暖和,心里也舒坦起来了。
是那种,“家乡酒厂酿出来的老坛子黄酒”滋味,来自家族长辈的手工味道。
是很多人心心念念的,家的味道。
品菜时,配以客家黄酒,菜品的肥、咸、熟的口感均被弱化,而酥香,醇厚等口感更加强烈。
烹饪家菜时,少不了黄酒的助力,不仅使肉的香气四溢。
黄酒中还含有多种多糖类物质和各种维生素,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,使菜肴具有芳香浓郁的滋味。
秋冬进补时节,给自己和亲朋好友来一瓶客家人的黄酒。
一键快转 「了不起的商城」
查看更多匠心好物
聆听匠人分享更多手艺知识,人生故事
扫码get社群分享通道
提前占座
运营 | 匠匠
编辑 | jojo
如需转载请联系匠匠并注明媒体来源
-点击查看往期匠心好物-
☟点这里,清空你的购物车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